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幕末明治英國建築師的日本繪畫課

建築師康德和他的繪畫老師河鍋曉齋

撰文、攝影/邱馨慧 圖版提供/三菱一號館美術館(原載於2015年8月《藝術家》雜誌)


東京車站附近的三菱一號館美術館,是一座原址復刻19世紀末的洋式紅磚建築。設計三菱一號館的英國建築師約書亞・康德有日本近代建築之父之稱,他折衷古典與現代的風格,影響所及包括台灣日治時期建築。康德廿四歲受日本政府之聘,於明治10年(1877)赴日擔任外籍顧問,對日本近代建築的貢獻卓越。愛好日本美術的康德,拜著名繪師河鍋曉齋為師,並將老師的作品介紹到海外。東京丸之內的三菱一號館美術館舉辦「畫鬼曉齋—末明治的明星繪師與弟子康德」展,兩個在不同專業領域引領風騷的時代人物,於邂逅一百年後首度雙人展,在康德為三菱企業設計的第一棟辦公大樓「一號館」的復原空間舉行,別具意義,展期至9月6日。

●日本近代建築之父

康德出身自南肯辛頓美術學校,倫敦大學畢業。康德赴日之前就對日本文化頗感興趣,19世紀後半的英國吹起「日本熱」,康德於1873至1875年曾任威廉・伯格(William Burges)助手,伯格是維多利亞哥德風格建築師,他曾於倫敦萬博撰寫日本美術的文章,日本文化的涵養深厚,對康德不無影響。1876年康德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頒發索恩獎,一般認為這是日本聘請他的契機。

康德到了日本任教於工部大學校(現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科),在日本設計過文藝復興風格的外交賓館「鹿鳴館」等超過百餘棟建築,可惜大多毀於戰火,現存的包括東京復活大聖堂 (尼古來堂)、舊岩崎久彌邸、舊諸戶清六邸等,都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物。康德的真正貢獻在於人才培育,最出名的學生是設計日本銀行本館和東京車站的辰野金吾,辰野金吾的學生長野宇 平治設計了台灣總統府。其他還有設計赤坂迎賓館、帝國京都博物館的片山東熊,參與慶應義塾大學圖書館和長崎造船所迎賓館 「占勝閣」建築的曾禰達藏,設計東京商業會議所的妻木賴黃等。康德培育了眾多建築家,對日本現代化的貢獻很大。

康德在日本生活了四十三年,最後葬於東京護國寺。他娶日本舞踊家為妻,發表關於日本建 築、庭園、花道的論文,筆下的東洋畫讓人難以想像出自歐洲人之手,指導康德繪畫的是邁入晚年的河鍋曉齋。

 ● 英國青年與日本繪師的忘年之交 

明治14年(1881),第二屆內國勸業博覽會在上野舉辦,會場是康德廿八歲設計的上野博物館 本館。這座紅磚建造的兩層樓建築,是康德到日本後的第一件大作,原址和現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位置幾乎相同,康德為賦予建築東洋風格,採用印度伊斯蘭樣式的連續拱門的立面和洋蔥型屋頂。康德設計的上野博物館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,如今在河鍋曉齋的 〈東京名所之內—野山內一覽之圖〉 仍能回顧建築的原貌。

河鍋曉齋在本次博覽會中展出四件作品,其中 〈枯木寒鴉圖〉  獲得等同傳統書畫項目最高賞的 妙技二等賞,意味著以幽默戲畫聞名的曉齋,也曾以正統水墨畫獲得過崇高評價。或許就是在博覽會看到作品的機緣,這一年,康德成為五十歲的曉齋的弟子。

康德每週六到老師家學畫,並獲曉齋賜號「曉英」(曉齋的 「曉」和英國的「英」),第三年就參展「第二回內國繪畫共進會」,獲頒獎狀。河鍋曉齋每天做日記畫直至去世前一個月, 《曉齋繪日記》中,「康德君」屢屢登場,兩人關係不只是師徒,同時也是友人。康德訂購曉齋的作品,並支付高於一般的學費(一次三圓),也有贊助畫家的意味。


康德和曉齋年齡差距廿歲以上,但兩人交流頻繁,數度結伴旅行寫生。《曉齋繪日記》記載 了許多和康德往來的片段,如明治18年(1885)8月1日,畫著兩人在上野車站會合,出發到日光旅行,康德在吉原的料理店揮毫,曉齋則掛著滿意的微笑。日光之行巡遊各地的名勝古蹟,曉齋留下展現山水畫筆力的寫生集 《日光地取繪卷》,康德則素描下曉齋畫圖的姿態。

康德曾於1911年出版著作《河鍋曉齋的繪畫與研究》比較西洋繪畫與曉齋繪畫之美。曉齋為了祝賀愛徒畫藝進步,花了六個月向康德示範繪製 〈大和美人圖屏風〉 並相贈之。這件屏風被拍攝進康德女兒的結婚照片中,足見康德珍重收藏。康德和曉齋的交情深篤,1889年曉齋臨終時,康德與曉齋的家人在病榻前一同看護。

● 鬼才繪師河鍋曉齋的多元風格 

河鍋曉齋生於幕府末期,六歲入浮世繪師歌川國芳門下,九歲轉修狩野派正統繪畫,是幕末明治時代極受歡迎的繪師,被稱為「畫鬼」。狩野派畫家的本行是水墨畫,但曉齋也為錦繪(精緻浮世繪版畫)、插畫等設計供稿,創作十分多元。曉齋以作畫快手聞名,他曾於書畫會創下一天作畫兩百幅的紀錄,一生不知畫過多少畫。然而作品龐雜多元,使得後人難以捕捉創作全貌,不易定位評價,曉齋一度為人所遺忘,直到最近才重獲重視。

現代人提起河鍋曉齋,立刻想起他所繪畫的妖怪、幽靈、諷刺畫等戲畫,這些作品淋漓盡致地展現曉齋的本領,卻非畫家的本意。曉齋自詡為狩野派畫家,仍視正統水墨畫為正途。但狩野派畫家做為幕府的御用繪師,在德川幕府衰微後失去經濟屏障,河鍋曉齋明白無法再以狩野派畫家的職業維生,因而畫起諷刺畫的「狂畫」。本展將其作品分門別類,介紹曉齋廣泛的繪畫樣貌。

展覽最受矚目的作品群,是美國富商查爾斯・史密斯(Charles Stewart Smith)遺族捐贈大都會美術館的收藏。1892至1893年,史密斯夫婦到日本度蜜月,向英國泰晤士報駐日記者賓克利上尉(Francis Brinkley收購數千件日本版畫、陶瓷和水墨畫(其中包括中國繪畫)。賓克利也是河鍋曉齋的門徒,和曉齋、康德交情匪淺。大都會美術館收藏的曉齋畫帖來自賓克利收藏,康德則收藏了彩色不同的版本,展覽對照曉齋的《英國人畫帖下繪(草稿)》中許多和畫帖相同的圖樣,推斷曉齋根據這份草稿,為兩位英國學生繪製不同的畫面。這組作品描繪的鹿、貓、猿猴等動物,細膩寫實中構圖大膽,展現出曉齋較鮮為人知的繪畫面向。

釋道人物圖是狩野派繪畫的一種典型,曉齋作品身體輪廓衣紋線條的抑揚,背景樹木與山水的皴法,以及運用濃墨製造強烈對比等,都是狩野派的典型特徵。曉齋晚年將描繪觀音和菅原道真(天滿天神)做為日課,因而留下許多觀音、菅公的作品。

美人畫也是曉齋得意的領域,他曾研究浮世繪、大和繪、文人畫等各種派別美人圖。他筆下 的〈美人觀蛙戲圖〉、〈美人橫 臥與貓圖〉不著重表現浮世繪美人的性感典型,而透過蛙和貓等動物的溝通,表現美人內在的表情。曉齋的春畫也是滑稽感多過色情,浮世繪的春畫是對古典的嘲諷,曉齋於此採取更古典的大和繪形式表現。

曾學過能樂和狂言的曉齋,表演藝術範疇的繪畫表現也很豐富,除描繪戲曲中的場景,還製作劇場使用的裝飾畫、燈籠、舞台布幕等。〈河竹默阿彌「奇譚西洋劇」巴黎歌劇院前〉是搭配 一齣西洋歌舞伎所做的「行燈繪」(瓦斯燈箱畫),被收藏於瓦斯博物館,此畫沒有落款,直到河鍋曉齋紀念美術館發現其草稿,方知為曉齋之作。這類設計作品通常沒有簽名,因此曉齋尚有許多未知之作有待發現。

傳說曉齋九歲時,素描了一顆河流漂來的人頭,他終其一生描繪許多奇型怪物。富有幽默感 的曉齋,能發揮狩野派繪師的精湛技巧,準確無比地描繪事物,也能將其終極解構。他施展精確的人體解剖學構圖,加上恐怖死亡觀想,表現屍體腐爛的傳統繪畫題材〈九相圖〉、〈卒都婆小町圖〉,難產而死的孕婦〈姑獲鳥〉等。另外,擬人狂舞的「貓又」(貓怪)和貓頭鷹、張揚的 九尾狐,五官表情豐富的瓜果和燈籠等,都表現出強烈的張力和豐富的個性。曉齋發揮無窮盡的想像力,似乎能無止境地創造諧謔怪物。他所繪的風俗畫、戲畫更繼承了日本鳥獸人物戲畫傳統的幽默感和想像力,自由來去人類和動物世界,招惹世界捧腹。然而既畫得了〈放屁合戰圖〉這般卑俗的畫題,還畫得典雅的牡丹盛放,河鍋曉齋的繪畫世界無奇不有,讓人目不暇給。




三菱一號館美術館 http://mimt.jp

延伸閱讀:
三菱企業的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http://dolcevitajapan.blogspot.jp/2015/11/blog-post_18.html
三菱地所「丸之內東京藝術獎」 http://dolcevitajapan.blogspot.jp/2016/09/blog-post_11.html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